自文旅部印发《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以来,全国目前已有数百家景区恢复营业。但这个数字, 占比仍不到全国景区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也意味着,除湖北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景区,仍然处于歇业的状态。一天不复工,一天就是难以估量的损失。但要顺利复工,首先就要通过地方验收标准,这就要求景区必须要实现智慧化。而不管是实名制购票还是大数据监控,都对景区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智慧旅游建设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年之久,但全国大部分景区仍然停留在信息化初级阶段。因此,景区复工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信息化准备。
首先是硬软件投入问题。要建立起景区实名预约制度,就必须建立起信息化体系,配备相应的智能闸机、验票机、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等硬件设备,以及门票预约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导览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必要的软件应用。虽然部分景区有了一定的投入,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甚至还存在“面子工程”的现象,因此实际并不具备真正的信息化基础。
其次,很多景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并不足。有的景区看似已经完成了智慧化的基础建设,但是离真正的智慧化却又存在明显的差距,难以达到现在的智慧化管理标准。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景区对数据的敏感度、利用度明显不足。开园后要真正做到限流、控制最大承载量,那就需要用到大数据技术针对景区的多项指标进行科学预判。可是,由于景区过去采购的硬软件产品厂家各异,很难统一汇集数据。因此一直以来,景区并未能够获取真正有效的大数据指导经营管理。
以上的两点,其实也反映出了景区目前最致命的根源性问题:就是至今为止,尚未形成智慧化的管理体系。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思路——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业务有问题,那就针对性的去解决特定的问题。但这实际是将景区的各个场景、各个业务割裂开来了。旅游是一个整体化的过程,从购票入园到购物体验,对游客而言是一体化的。那么我们在管理时,也需要立足全局,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事实上,景区要真正实现智慧防疫,就需要建构景区全域智慧旅游体系。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景区所有智能设备和信息平台的数据链路,完成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从而对景区各个场景、游客路径和消费情况等多种维度进行科学研判,实现全面准确的客情分析、客情预判、客情预警,为景区的防控管理提供数据保障。
在此,梦旅程也在第一时间研发了景区智慧防疫方案,围绕票务、入园、停车、导览、购物、管控等多个场景,为全国广大景区提供智慧战疫防控措施,为景区的顺利复工保驾护航。
把对旅游业的关注,放在中国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智慧旅游”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屡见不鲜的细分领域这一现状了。然而,无论是各地构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还是制定“智慧旅游”等细分领域的推进方案,都必须带着明确的课题意识,找准应对课题的切入点,通过“智慧”要素的合理运用,弥补不足、解决问题,方能使智能化的建设真正贡献于城市的切实发展。
智慧旅游城市如今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出台,一大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涌现出来。但是从目前看来,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主要通过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的分析,以期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旅游地目的地营销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已经非常普遍的一种旅游营销方式,尤其是一些知名景区更是把目的地的线上营销作为提升品牌和效果的利器。
新春佳节将至,为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日,国家旅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把握群众需求,指导各地旅游部门出台措施,积极增加假日旅游供给,努力打造“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春节旅游市场。现向广大游客提供相关情况,供假日出游参考。
2017年,走在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市新征程上的临沂,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去年共接待游客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2%和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