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这组数据较之去年或许不尽人意,但对比今年清明的4325.4万人次接待总人数和82.6亿元旅游收入,增长超过百分之百,可谓是注入旅游业的一针强心剂。尽管大家最期盼的“报复性消费”尚未到来,但也为旅游业的顺利复苏带来了一丝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文旅部特别强调,“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假期旅游平稳有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报道中介绍的湖北武汉、云南、广西等地,也都采用了线上预约、热力监控、无接触服务等智慧化手段,为五一期间景区防疫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各地智慧旅游的实现手段、路径等各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旅游大数据。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旅游大数据,才是五一景区有效防控的关键。
这样说的原因在于,不管是景区限流还是地区监控,都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要把防控落到实处,就不可能单一、片面、武断地判断景区状况,很多时候,都需要提前预判。比如,要分析游客饱和度趋势,就得采集票务、交通、检票通道、重点地区监控、园区热力分布等多维度数据,再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预警防范。
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很多景区乃至地方都没旅游大数据中心,甚至对于旅游大数据的概念都是模糊的。有的景区方花重金建设了机房,结果运用的系统都是本地版,各个业务数据完全独立,大数据体系并未建成,数据发挥的作用微乎甚微。
而从这一次被点名表扬的地区我们也不难看出,在控制人流方面,各地的思路也是有机地将游客游玩的各个环节联系了起来。例如,云台山景区就是利用数据管控平台综合分析景点客流情况,再调度专车引导游客避开热门景点,如果系统在分析中预测客流达到预警线,将自动发出预警,景区则及时可以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分流劝返。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利用旅游大数据实现“削峰平谷”。
前面说了,要形成景区大数据,就需要统筹分析景区的各项数据,这就要求景区必须将软硬件数据接口全部打通,只有数据融通了,才能进行统一的管控。
因此,梦旅程建议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景区,在软件采购方面优先考虑SaaS版系统,因为本地版软件通常数据接口是不开放的,很难与其他的物联终端实现数据连接,使用价值有限;同时,对中小型景区而言,使用SaaS系统也节省了服务器、数据库等网络基础设施及运作平台建设成本,在性价比方面也会更有优势。
而当票务、停车、监控等数据被整合进同一个数据平台后,还需要平台自动完成数据的清洗、挖掘、分析,并生成多维度的图表和报告,管理者才能对入园人数、景区车流量、人流分布、游客渠道、客源等数据有清晰的认知,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也可以及时响应快速启动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做到有条不紊。
为了帮助景区顺利复工,渡过难关,梦旅程也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景区智慧防疫方案,为完成智慧景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梦旅程智慧景区建设方案已在喀纳斯湖、金口河大峡谷等多家5A、4A景区落地及运用,成功实现了智慧化。
把对旅游业的关注,放在中国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智慧旅游”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屡见不鲜的细分领域这一现状了。然而,无论是各地构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还是制定“智慧旅游”等细分领域的推进方案,都必须带着明确的课题意识,找准应对课题的切入点,通过“智慧”要素的合理运用,弥补不足、解决问题,方能使智能化的建设真正贡献于城市的切实发展。
智慧旅游城市如今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出台,一大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涌现出来。但是从目前看来,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主要通过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的分析,以期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旅游地目的地营销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已经非常普遍的一种旅游营销方式,尤其是一些知名景区更是把目的地的线上营销作为提升品牌和效果的利器。
新春佳节将至,为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日,国家旅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把握群众需求,指导各地旅游部门出台措施,积极增加假日旅游供给,努力打造“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春节旅游市场。现向广大游客提供相关情况,供假日出游参考。
2017年,走在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市新征程上的临沂,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去年共接待游客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2%和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