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景区游玩,大部分游客线上购票后都可以直接入园,甚至还可以用手机在景区门口当场买票,当场核验入园。但这样的场景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那时的景区尽管支持线上购票,却需要游客换票再入园,比起线下排队买票还多了一个排队换票的步骤,花费了更多时间,很多游客都宁愿去线下买票。
而那个时间段,正是智慧景区建设的初期阶段。关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建设方案、落地执行等都不如现在明确,于是有了前文提到的情况。随着实践探索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才有了如今较为统一的智慧景区概念和建设方案。
“智慧景区”这个概念从诞生至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的?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梦旅程今天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智慧景区”概念的发展历史。
“智慧景区”概念变化历程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智慧景区的探索步伐也从未停下,这一过程中“智慧景区”的概念也不断变化。
2012年,宁波溪口旅游集团CEO柳一兵在世界互联网旅游大会上,提出了“智慧景区”计划,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智慧旅游的整合应用“武装”公共服务体系、景区管理体系、智慧营销体系、电子商务体系等景区四大体系。
可以看出与首次提出时的概念相比,这个时期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在2013年至2015年间,原国家旅游局相继发布了《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印发通知》、《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从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而“智慧景区”的概念也有了重大改变,全新释义。
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智慧景区,普遍观点是: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对旅游景区的营销方式、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经营活动、景观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感知,并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从而掌握和管理游客需求、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牌价值、提高游客满意度、降低旅游管理成本、加强市场风险防范能力。让游客与网络实施互动,景区进入“智慧时代”。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智慧景区概念已经和现在的概念相差无几。
如今智慧景区的概念变得更加广义。
广义的“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梦旅程认为,如今的智慧景区概念相比从前,主要发生了3个方面的变化。
1、高度提升:不仅要立足景区本身,还要立足于整个城市或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布局。
2、认知改变:智慧景区不是建造出来的,是在持续的运营管理、是在对游客的持续服务中体现出来的。
3、明确核心:智慧景区建设的关键点,智慧管理、智慧营销和智慧服务。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上一时期的智慧景区概念相对狭义,主要是围绕景区做阐述。而如今的智慧景区概念则更加广泛,不仅涉及景区自身,还涉及到周边城市和区域,也更加强调管理和服务。
纵观“智慧景区”这一概念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创新型景区管理系统”到如今的理论与技术的高度集成指导理念,不止阐述越来越清晰明确,也紧密贴合时代变化,反映了我国这十多年来社会变化、技术进步、认知变化。
梦旅程作为全域智慧旅游的服务商,为旅游景区提供全业态、多场景,基于五位一体数据融通的智慧景区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
把对旅游业的关注,放在中国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智慧旅游”成为各地“智慧城市”屡见不鲜的细分领域这一现状了。然而,无论是各地构建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还是制定“智慧旅游”等细分领域的推进方案,都必须带着明确的课题意识,找准应对课题的切入点,通过“智慧”要素的合理运用,弥补不足、解决问题,方能使智能化的建设真正贡献于城市的切实发展。
智慧旅游城市如今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方向,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出台,一大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涌现出来。但是从目前看来,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仍然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毕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主要通过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关键要素的分析,以期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旅游地目的地营销是目前国内外市场已经非常普遍的一种旅游营销方式,尤其是一些知名景区更是把目的地的线上营销作为提升品牌和效果的利器。
新春佳节将至,为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日,国家旅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把握群众需求,指导各地旅游部门出台措施,积极增加假日旅游供给,努力打造“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的春节旅游市场。现向广大游客提供相关情况,供假日出游参考。
2017年,走在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市新征程上的临沂,全域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去年共接待游客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7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2%和12.44%。